首頁: 電子秤系列:衡器

電子秤系列:衡器

衡器,是利用胡克定律或力的槓桿平衡原理測定物體質量的。衡器主要由承重系統(如秤槃)、傳力轉換系統(如槓桿傳力系統)和示值系統(如刻度槃)3部分組成。衡器按結搆原理可分為機械秤、電子秤、機電結合秤三大類。

應用:

衡器廣泛用於工業、農業、商業、科研、醫療衛生等部門。衡器是利用胡克定律或力的槓杆平衡原理測定物體質量的。衡器主要由承重系統(如秤槃)、傳力轉換系統(如槓桿傳力系統)和示值系統(如刻度槃)3部分組成。衡器按結搆原理可分為機械秤、電子秤、機電結合秤三大類。機械秤又分槓桿秤和彈簧秤。按衡量方法分非自動秤和自動秤。其主要品種有天平、秤、案秤、台秤、地中衡、地上衡、軌道衡、皮帶秤、郵政秤、吊秤、配料秤和袋裝秤等。衡器發展的重點是電子衡器。程控、群控、電傳打印記錄、屏幕顯示等現代技術的配套使用,使衡器功能齊全,效率更高。通過衡量物體的重量(所受重力的大小)來測定該物體質量的器具。某些衡器習慣上稱為秤。衡器廣泛應用於工業、農業、商業、科研、醫療衛生等部門。

 

歷史:

衡器(weighing machine),是計量器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過去人們稱計量為"度量衡"。所謂度,是指用尺(如古時的骨尺、牙尺及以後漸次問世的竹尺、木尺、皮尺、鋼尺等)測量物體的長短;所謂量,是指用容器(如古時的合、升、斗、斛及以後使用的量桶、量杯等)測量物體的體積;所謂衡,則是指測量物體重量。 衡,應始於原始社會末期,據史料記載距今已有4000多年,當時出現了物品交換,但計量方法則是靠眼看手摸;而作為計量重量的器具 --衡器,在我國最早出現於夏朝;春秋戰國時期已掌握了槓桿原理,戰國中期在楚國一帶已廣泛使用天平和砝碼稱量黃金,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計量標準不一,較為混亂,直到秦統一天下後,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實行商鞅變法(公元前221年),才統一了度量衡標準;宋朝時期出現了準確度達到1釐(40mg)的戥秤,標誌着當時的衡器已具有相當可觀技術水準。

衡器是在商品的交換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。人類最早使用的衡器是原始天平。約在公元前5000年,埃及就已使用等臂天平秤。它是在簡易槓桿中點設一支點,在槓桿一端(圖中右端)的槃(鉤)上放置被測物,在另一端的槃上逐個放置形狀、質量一樣的物體,當這種裝置平衡時,就意味着兩邊的質量相等,並可從左端物體的個數推定右端被測物的質量。


分類:

衡器按結搆原理可分為機械秤、電子秤、機電結合秤三大類,機械秤又分為杠杆秤(包括等臂槓桿秤也即狹義的天平、不等臂槓秤)和彈簧秤。衡器還可按衡量方法分為非自動衡器和自動衡器。衡器的主要品種有天平、秤、案秤、台秤、地中衡、地上衡、軌道衡、裝載機電子秤、皮帶秤、郵政秤、吊秤、配料秤和裝袋秤等。


結搆:

衡器主要由承重系統、傳力轉換系統和示值系統3部分組成。

承重系統其結搆取決於所稱物體的形態。台秤、地中衡一般配用平板承重機搆;專門衡量一種物體的秤,則配有能縮短衡量時間、減少操作繁重性的專用承重機搆,如:衡量顆粒狀物料的秤上設置簸箕式秤槃,衡量液體的秤則安裝專用貯盛器。此外,承重機搆的形式還有軌道衡的軌道、皮帶秤的運輸帶,吊秤的吊鉤等。承重系統的結搆雖各不相同,但功能卻是一致的。

傳力系統是決定衡器計量性能的關鍵部件。通常採用槓桿傳力系統和形變傳力系統。

桿杆傳力系統主要由承重槓桿、傳力槓桿、支架零件和聯結零件如刀子、刀承、吊鉤、吊環等組成。承重槓桿1和2承受由承重機搆T傳來的荷重G,傳力槓桿將荷重從承重槓桿傳到示值機搆──計量槓桿

形變傳力系統中,彈簧是人們最早使用的形變傳力機搆。彈簧秤的稱量可從1毫克到數十噸,所用的彈簧有石英絲彈簧、平捲彈簧、螺旋彈簧和槃形彈簧。彈簧秤受地理位置、溫度等因素的影響較大,計量準確度較低。為獲得較高的準確度,人們研製了各種稱重傳感器,如電阻應變式、電容式、壓磁式和振弦式稱重傳感器等,以電阻應變式傳感器使用最廣。

機械秤的示值系統主要採用具有刻度標誌的計量槓桿或刻度槃。前者利用增砣、游砣、砝碼來平衡計量槓桿以獲得讀數;後者通過指針沿扇形或圓形分度槃的轉動來表示衡量結果。電子秤的示值系統為稱重顯示器,它有數字顯示和模擬刻度顯示兩種。

來源:百度百科

Tag:
scroll up